笔趣阁 > 其他类型 > 西凉铁骑 > 四三二章:白马义从

四三二章:白马义从(2 / 2)

贾诩会意的点点头,公孙瓒大败,幽州的局势已经算是陷入了糜烂状态,外有袁绍带领大军窥视,内有阎柔乌桓叛乱,完全是一团糟,西凉军想要从中取利,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经过草原的整顿,短时间内,西凉军难以开战,每一场战斗都是对粮草物资的极大考验。

而今草原上的局势渐渐的稳定了下来,三座城池,其中的弹汗城已经修建完毕,初具规模,城中的建筑房屋等如同雨后春笋,入驻的商人虽然还少,较之以往草原的荒凉,好了不知多少倍。

在西凉军的支持下,草原各部落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,部落里的牧民对他们部落族长的敬畏较之以前大为减弱,现在的草原,只要努力,就能吃饱穿暖,手中有余粮,谁还愿意跟随族长起兵攻打汉人,将脑袋别在腰带上,当然有一些极端的分子存在,大汉和鲜卑积怨已久,这需要时间的慢慢磨合,直到最后,草原完全在汉人的掌控中,以慕容枫的英明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,但他徒有一身本领却不能在而今的草原施展,鲜卑的确是灭国了,现在的草原是属于大汉的,严格来说是属于西凉军的,每一个草原上的部落都要听命于大将军府,违背的后果就是部落被彻底的剿灭,鲜卑中不乏极端的存在,西凉军用手中的弯刀,告诉草原上的牧民,背叛是怎样的结果。

慕容枫忽然感觉自己很老了,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,一个西凉军,仅凭一州之力,就将强盛的鲜卑人击溃,若是积聚大汉的所有物力兵力呢,他上奏长安大将军府,表示愿意到长安养老,戎马一生,只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,他不想百年之后,儿子没有保障,贾荣将会是草原上的霸主,而慕容枫在各个部落,威望甚高,他若是到长安,贾荣定然会很高兴,也绝对不会让自己一家饿着。

贾荣看到慕容枫的请命之后,稍作深思,便点头答应,在长安赐予慕容枫一栋豪宅,怎么说也是昔日的鲜卑大帅。

草原上三千常备的鲜卑骑兵,自然不是养着玩的,他们完全听命于西凉军,不然后果这些人也明白,用西凉军的方法来训练马术精湛的鲜卑人,效果十分的明显,相信当这支骑兵出现在中原战场上时,一定能够大放异彩。

贾荣将西凉军的常备军定在十万人,就是在战争发生时能够立即调动,不影响正常的运转,这些士兵的待遇也是最好的,不为吃喝担忧,战死沙场,家人能够收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,而且官府会负责为他们的家人找上一份工作,这样的士兵不同于诸侯军,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训练,没有其他的事,和各地的守备军不同,他们只负责战事。

草原上的常备骑兵三千人,统帅乃是阙居的儿子木哒。

匈奴人投降之后,贾荣从其军中挑选精锐士兵一万人,归西凉军指挥,对于匈奴人,贾荣采用的也是对待羌人的策略,有了好的生活,部落里的人不为吃喝担忧,若是反叛,心中就有了顾忌,当然,匈奴的单于亦被贾荣好言请到了长安。

匈奴单于被贾荣请到了长安,在城中赐予一套豪宅,下半辈子不用为吃喝发愁。

整体来说,西凉军治下,百姓安居乐业,虽然生活的有些清苦了,较之以往却是强上了百倍,军民归附。

西凉军治下的情景在大汉广为流传,成为失去家园百姓的最好去处,那里,会有官员为你提供住宿,为你提供田地,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,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,更为可喜的是赋税极低,你也不用担心会被官府抓起当兵,西凉军似乎不需要这些,一切的一切,无不吸引着百姓的向往,不可否认贾荣在世家之流中的名声很不好,但在民间,却有着极高的威望,纸包不住火,世家的影响力是很大,短时间内能够影响百姓的正确判断,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,渐渐的,百姓能够判断出,究竟是谁真心为百姓考虑。

当然,在西凉军治下,每个人都以成为一名士兵为荣,在其他诸侯那里,你只需要有强壮的身体,长的威武即可,但西凉军不同,需要经过重重的选拔,经受考核,不合格的连衙门恐怕都不会要你,西凉军的军制可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比较完善的,严格的赏罚制度,明确的训练方针,强大的后备。

“主公,幽州军的败势已经成为定局,冀州军之志不小,恐怕是想要占据整个幽州,届时袁绍手握冀州幽州,又有青州半部,必将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,并州与幽州冀州相邻,军力必将受到牵制,冀州钱粮甚多,袁绍又将黄巾军的张燕拉拢,非同小可。”郭嘉道。

经过平定鲜卑一战,郭嘉所出的计策功不可没,在军中的地位稳步提升,隐隐成为贾诩之下第一人,在西凉军中,一个人的影响力,不是看他的年龄,而是本身的实力,西凉军中不乏年轻的将领,比如糜威之流,最年轻的莫过于马超,小小年纪便在战场上大放光彩,恐怕下一步就会提升为营将,成为西凉军中最年轻的营将。

贾荣点头道:“不能任由袁绍发展下去。”袁绍身上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,谁知道会不会像历史那样败亡,若真如现在这般,励精图治,礼贤下士,西凉军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,即使不能取幽州,也不能让袁绍如意。

求一切支持,您的每一份支持,都是断崖更新的动力,兄弟姐妹们,不要吝惜手中的红票月票,砸给铁骑吧!

最新小说: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 六朝云龙吟前传